深圳信息港

【速看料】中国先进制造业风景线丨广深佛莞强强联手,打造万亿级智能装备产业集群——链起“满天星斗” 汇成“璀璨星河”

2023-06-27 06:53:35 来源:证券时报

本版供图:粤机质协 牧激科技 图虫创意


(资料图)

编者按:从弯道超车的高铁到飞速发展的新能源汽车,从新颖实用的智能家电到造福人类的太阳能发电……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大力发展制造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取得丰硕成果。今年5月,国常会审议通过关于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集群的意见,提出坚持全国一盘棋,引导各地发挥比较优势,在专业化、差异化、特色化上下功夫。国内先进制造业成色如何?取得了哪些成绩?还存在哪些不足?证券时报今起隆重推出“中国先进制造业风景线”系列报道,以工信部公布的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名单为索引,选取特色产业集群,通过深入走访地方政府、产业园区、上市企业等,展现成果,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以飨读者。本期走进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

证券时报记者 周春媚

南粤大地,珠江两岸,广州、深圳、佛山、东莞这四座城市紧密聚拢在大湾区核心地带。它们是令人瞩目的经济强市,常年稳居广东省各市GDP排名榜的前四名;它们也是实力雄厚的工业重地,根据《先进制造业百强市(2022)研究报告》,四座城市不仅名列前茅,而且深圳、广州分别摘得冠军与季军。

当四座城市强强联合,将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近年来,由四座城市共同打造的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或许能够提供一个答案。在工信部发布的首批45个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中,广东省共有7个集群入围,其中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是跨区域深度合作涉及城市最多的集群,也是全国规模最大、品类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智能装备集聚区域,涵盖智能机器人、精密仪器设备、激光与增材制造等领域,支撑着广东16万亿元的工业生产体系。

数据显示,2021年,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总产值约9816.9亿元,产业规模占全省的78.87%,占全国比重为10.59%。

证券时报记者近日深入走访调研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与政府部门、促进机构、集群企业、专家学者展开了多轮对话,希望以此集群作为一个截面,观察跨地市产业集群如何集中区域优势力量,充分发挥产业集聚的效应。

集聚——

市场驱动,形成“满天星斗”

装备制造,通俗理解即为“生产机器的制造”。从工厂流水线上的数控机床,到制造汽车零部件的激光刀具,再到生产芯片的核心设备光刻机,都属于装备制造业。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崛起,智能装备逐渐成为装备制造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走进深圳市牧激科技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看到,一台超精密五轴双激光刀具加工机正在作业。此加工设备名为“530DH”,是牧激科技的一款明星产品,正在加工一款聚晶金刚石(PCD)四刃成型刀。工作人员选择好参数后进行一键加工,设备左侧的4K监控系统可实时观察加工过程:首先精切激光切除PCD部分,再使用粗切激光,一刀切穿钨钢层……在一道道“锋利”的激光加工下,刀具逐渐成型。

牧激科技总经理助理孙雅兰向记者介绍,牧激科技是一家专业从事精密激光设备开发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能为超硬刀具界提供超硬刀具全激光解决方案,激光磨平与超锋利刀具技术居于行业领先水准。

在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中,牧激科技是很具代表性的一家企业。公司规模不过54人,是个不折不扣的中小企业,但在高端刀具领域却拥有卓越的技术实力,入选深圳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目前已拥有国家专利105件。

“先天不足、后天培育、满天星斗、韧性极强”,在谈及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的发展特点时,广东省机械工业质量管理协会(下称“粤机质协”)会长吴智恒这样形容。据介绍,目前广东省集群集聚相关企业超过1.7万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6949家;拥有自主核心技术、专注于细分领域的智能装备行业单项冠军32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30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503家。

正是许多像牧激科技一样的“星星”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了一条璀璨的星河。“集群基本已经形成了从上游关键零部件、中游整机及成套装备,到下游应用集成的完整智能装备产业链,涵盖机器人本体、数控系统、智能传感器、电主轴、减速机以及汽车焊接、装配、轻工等,是国内智能装备产业链非常完备的地区之一。”吴智恒说。

市场驱动、产业带动,这是广东装备制造业逐渐发展壮大并形成集聚的重要原因。广东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教授陈新度指出,改革开放初期,食品饮料产业带动了食品包装等轻工机械装备发展;上世纪90年代,电风扇等小家电的崛起又带来了塑料机械装备的繁荣。广深佛莞四市依托产业中下游加工装配环节,逐渐形成了规模庞大、门类多元的装备制造业体系。

“之所以形成满天星斗,正是因为集群企业具有极灵敏的市场嗅觉,察觉到了有什么样的市场需求,无论大小,都千方百计地满足,在适应市场需求的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深圳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新兴产业发展研究院院长龚晓峰说。

随着制造业向高端化、智能化转型,市场需求变化和产业升级给广东装备制造带来了全新的气象。工信部电子第五研究所所长陈立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分析,近年来重点行业企业降本增效、机器换人等转型升级诉求持续提升,为装备制造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应用空间,广深佛莞地区涌现出一批木工装备、陶瓷机械、电子产品精密加工设备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企业。

在市场化驱动下,四座城市如同四个各有特色的“星群”,在产业布局上各有侧重。广州引领集群发展,围绕智能成套装备和关键零部件重点发力;深圳在无人机和激光加工装备领域实现了国内外领先水准;佛山在轻工智能装备和金属加工装备有着传统优势,并围绕工业机器人与智能化技术应用方向加速转型;东莞长于电子制造装备和工业机器人,重点打造从核心零部件到系统集成商的机器人产业链条。

融合——

协会引领,培育协同发展生态

涵盖门类如此之广,涉及企业如此之多,集群内这些自发形成的“满天星斗”,要实现真正的融合发展,离不开科学的顶层设计和有效的治理模式。

顶层设计上,广州市工信局装备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广州牵头组织下,广州、深圳、佛山、东莞四市签署了《广深佛莞共同培育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广东省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战略合作协议》,成立了跨四地政府的工作领导小组。目前,集群已形成“1+4+N”的跨区域协作模式。其中,“1”即集群的促进机构粤机质协,“4”为广深佛莞四地市设立的业务代表机构,“N”则是包含检验检测、技术培训、金融保险等领域的专业公共服务机构。

作为发展促进机构,粤机质协致力于成为集群各类资源的支持者和生态系统的培育者。一方面,粤机质协持续为装备企业提供技术支撑,开展各类专项技术诊断、咨询和培训服务。自2020年以来,粤机质协已举办各类技术交流宣传活动48次,组织专业展会9次,通过公共服务平台项目的建设,累计为企业提供检验检测、装备合格评定等服务1775次,出具技术报告3712份。另一方面,协会也在拓展自身业务范围,为企业提供综合性服务。

在协会打造的“广东省装备生态网”平台上,记者看到在“企业服务”一栏,就包括了政策精投、金融服务、专业诊断、检验检测、线上课堂、人才培训、精准招聘、咨询热点等多个模块。

以金融服务为例,在记者走访集群企业时,多家企业向记者表示,融资难融资贵是制约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针对这一痛点,粤机质协专门成立了产融结合部,为集群企业提供金融服务。产融结合部负责人向记者介绍,由于许多装备制造企业的毛利比较薄,对融资成本非常敏感,粤机质协与中国银行、中信银行、民生银行等多家金融机构达成合作协议,为符合资质的企业争取到了更优惠的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的财务成本。

“除了债权融资,我们也在积极探索为集群企业对接股权融资。”该负责人说。装备制造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希望募集到“有资源的钱”,也即与上下游产业链相关联的产业资本。比如,此前有一家为日化、美妆等企业提供智能制造数字化解决方案的会员单位,产融部发现其有股权融资需求,结合该会员单位的业务特点为其对接了广州市白云区一家有产业资源的投资机构。白云区是中国化妆品企业最为集中的地区之一,通过对接不仅能帮这家会员单位获得资金,还拓展了下游的客户资源。

“产业集群是一个生态系统的概念,不仅要实现产业链上中下游的贯通,而且要打通区域内和产业相关的所有生产要素。”吴智恒说。近年来,广深佛莞在共享生产要素、推进先进产能跨区域扩张上持续发力,打造市场、资本、技术、人才等产业链全要素深度融合和持续优化的生态环境。

2020年11月28日,在佛山顺德北滘镇,大族机器人先进制造集中示范园项目正式破土动工。大族机器人是由深圳激光加工龙头企业大族激光孵化的高新技术企业,不仅将全球总部落户佛山,还将海创大族机器人智造城布局在佛山北滘机器人谷智造产业园内。目前,园区已落户智能装备产业链上下游相关企业90多家,其中40多家来自广州,30多家来自深圳。

2022年10月28日,由粤机质协主办的2022年广东智能装备产业发展大会与展览会举行。来自智能装备领域内的上下游企业精准对接需求,达成了合作意向,有的还进行了现场签约。总部位于东莞的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也参与了此次大会,公司总经办知识产权经理秦振伟介绍,公司长期致力于板式家具生产成套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大会广泛集聚装备制造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企业资源,为企业提供了技术研讨、业务交流与合作的平台。”

随着四地联动的推进和深入,这样的案例也越来越多,推动优势资源和生产要素加快整合,促进跨区域的智能装备产业协同合作向纵深发展。

挑战——

解决“卡脖子”,提升装备可靠性

近年来,集群创新取得重大突破,已初步成为全国智能装备产业核心技术的主要策源地,一批集群企业在高精尖技术上不断取得新进展。

比如,广州昊志机电完成了国产大扭矩、高刚度电主轴在国产高档数控机床上的批量应用,现已具备年产1000台套项目产品的产业化能力,市场占有率持续上升,2021年电主轴国内和全球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42.33%和15.21%。2022年5月,总部位于深圳的中集安瑞科自主研发了国内首台40英尺液氦罐式集装箱,填补了国内液氦储运产品的空白;同年8月,深圳中集天达为成都天府机场提供的新型智能登机桥成功投用,这是亚洲首台正式投用的无人驾驶智能登机桥,在无人驾驶的情况下成功对接飞机舱门,耗时仅50余秒。

不过,也要看到,关键技术和核心零部件受制于人、自主研发和工艺水平不高,是我国装备制造业向高端化转型的掣肘和障碍。目前,广深佛莞智能装备集群企业研发和创新能力仍然不足,高档数控系统、光栅、高精密滚珠轴承等关键部件依赖进口,“卡脖子”问题仍然存在。同时,国产高端装备首试首用难度大,高端装备研制单位、用户单位协同创新力度还不够。

多名专家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国产装备首试首用难度之所以大,主要源于用户对国产装备可靠性的不信任。对装备制造业而言,机械的可靠性关乎产品质量和系统寿命。尤其在高端制造领域,生产线上的任何一台机器出现故障,都将带来整条生产线的停工和巨额的经济损失,试错成本极高。在早期发展过程中,国产装备在可靠性上与国外装备存在差距,导致下游企业产生“能用进口就不用国产”的惯性。由于缺乏应用场景,技术难以迭代提升,国产装备向中高端转型的道路变得更加艰难。

“装备制造要解决‘能用’和‘好用’两个问题。广东装备制造经历了‘从零到一’的跨越,实现了‘能用’。未来要解决‘好用’的问题,关键还要提升装备的可靠性水平。”吴智恒说,随着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集群朝中高端加速转型,可靠性的重要性也将逐渐凸显。

近年来,为鼓励自主创新,打破进口依赖,解决国产高端装备首试首用难的问题,广东出台实施了一系列首台(套)重大装备政策奖补措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是指国内实现重大技术突破、拥有知识产权、尚未取得市场业绩的装备产品,通过对其扶持和推广奖励,打通创新产品迈向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据广州市工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广州市连续出台《广州市首台(套)重点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指导目录》,对符合申报要求的装备按不超过单台(套)销售价格的30%给予奖励,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有效推动了具有先进水平的装备产品实现量产化和国产化。

蓝图——

三方面发力,打造高端制造基地

总览装备制造业的版图,不仅有智能装备制造这一板块,还有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海洋工程装备等多个领域。它们如同广袤的“星辰”与“大海”,共同绘成一幅令人心潮澎湃的发展图景。

一贯敢拼敢闯、擅长创造奇迹的广东,自然也对更高更远的“星辰”与“大海”充满向往。2020年,广东省工信厅、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广东省培育高端装备制造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1-2025年)》,明确提出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为导向,到2025年将广东省打造成全国高端数控机床、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装备、卫星及应用、轨道交通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的重要基地。

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但要实现这一目标,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吴智恒介绍,广东高端装备制造的“先天不足”主要体现在改革开放之前产业规模和体量都很小,经过多年市场化发展,演变形成了“小而专”的产业格局。当前,广东省缺少国家战略层面重大装备的支撑和布局,这也是广东省高端装备产业未来需要弥补和发力之处。

弥补“先天不足”,还要靠后天迎头赶上。陈立辉介绍,目前,广州和深圳正全力建设围绕装备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攻关的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广深佛莞在船舶、海洋工程装备、航空等领域已形成一批国内技术领先的龙头企业和重点装备产品。比如,广州文船重工有限公司先后参与了港珠澳大桥CB03标段防撞套箱、深中通道人工岛围堰钢圆筒、海底沉管钢壳等国家级桥梁工程建设。

市场化程度高,这是广深佛莞智能装备产业长足发展的最大特色和优势。陈立辉认为,高端装备研发投入大、所需资源多,往往需要举区域之力。未来要向航空、海洋工程等高端装备领域进军,还需要平衡政府与市场关系、强化四市政策资源协同等问题。龚晓峰也强调,作为跨地市产业集群,在向世界级高端装备制造基地迈进的过程中,广深佛莞四地需要进一步淡化区域行政色彩,强化集群思维,真正实现协同布局、融合发展,增强集群的整体竞争力和影响力。

广东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从三个方面着重发力,推动集群向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一是深入实施“制造业当家22条”,进一步优化完善纵深协同的产业发展布局,健全省级规划统筹机制;二是建立“链长制”,协调跨区域跨产业重要事项,形成“省市上下联动、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局面;三是探索建立跨区域跨产业联动发展的协同机制,推动广深佛莞四市政府加强集群建设运行调度,坚持错位发展、高效协同。

沿着打造高端装备制造基地的壮丽蓝图,广东期待再次缔造令世界惊艳的奇迹与传奇。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