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信息港

政府搭台撬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普让科学“飞入寻常百姓家”

2023-08-04 10:34:25 来源:江门日报

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师团为我市中小学生举办65场科普讲座。

市科协在大鳌镇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主场活动。

我市选手参加2023年广东省科普讲解大赛。


【资料图】

在第十六期科普自“游”行活动中,市民近距离观看优秀设计作品。

“这款LED球灯泡是由我们工业设计学院的学生设计的,不仅获得了IF产品设计奖、中国优秀工业设计奖等多项大奖,多项元素还被运用到了实际生产中。”近日,江门市第十六期科普自“游”行走进五邑大学江门艺术设计馆科普教育基地,带领市民共同探寻丰富而厚重的侨乡设计之美。活动中,市民们参观了服装与服饰设计、工业与产品设计、环境设计、视觉传达设计四类设计专业展厅,近距离观看优秀设计作品,了解传统文化在服饰、家具、文创等设计领域的创新应用。这些独具侨乡特色的文创作品在该科普教育基地里结出了丰硕的“果实”。

公民科学素质是科技创新之“根”、科技进步之“源”。今年以来,市科协不断丰满“科普之翼”,持续升级科普日、科普游、科普大讲堂、三下乡、社区科普大学、青少年科技竞赛等科普品牌,组织开展“江门科普游”“江门科普自游行”“科普研学游”等活动,推进市科技馆和中微子科普馆、安全应急科普实训体验中心等特色科普场馆建设,让科学思维和科学精神走进大众、走进生活,“飞入寻常百姓家”。

文/图 江门日报记者 傅雅蓉 陈倩婷

通讯员 曹芃芃

科普宣教平台

满足群众科普需求

收录江门市全国级、省级、市级共89个科普教育基地,随手轻轻一点,就可以获取分布在全市各个角落的基地信息,科普内容、预约参观、开放时间等一目了然。今年6月30日,由江门市科协主导打造的“江门科普地图”正式上线,随之而来,市科协还将基于这份地图,推动基地科普资源和科普课程进学校,并广泛组织开展系列走进基地等亲子教育实践活动。

如果说科技创新相当于建设科技强国的“尖兵”和“突击队”,那么,科学普及的作用就相当于夯实全民的科学基础。市科协作为组织科普活动的中坚力量,一直积极动员全社会力量,将科普覆盖“盲区”,填补“洼地”,送达“最后一公里”,让更多公众理解科学、运用科学,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转化为全民自觉的社会实践。如今,已搭建起覆盖面广、吸引力强、常态化的科普宣教平台,以政府搭台的方式撬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普,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科普需求。

上半年,市科协举办了“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邀请中国科学院老科学家科普讲师团的8名科学家举办65场前沿高端的科普讲座,覆盖城乡中小学生2万人次;举办广东院士讲坛暨江门“院士大讲堂”活动,覆盖全市各级机关单位;在大鳌镇举办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主场活动,组织开展“三下乡”活动76场;举办第六届江门市青少年机器人竞赛、无人机大赛江门分站赛,组队参加省级科技赛事,共获奖63项,其中一等奖9项。

市科协与江门广播电视台合作推出的全新电视科普栏目《科学向未来》已播出26期节目,形成了科协网站、“江门科普”微信公众号、江门日报专栏、江门广播电视台《科普一分钟》《科学向未来》广播电视栏目的“一网、一号、一专栏、两栏目”科普宣传矩阵。

同时,云上科普传播平台也在紧锣密鼓地建设中。我市通过线上活动扩大科普的参与面和覆盖面,举办广东省全民科学素质大赛(江门赛区),参与人次超370万,全省排名第一;举办“健康江门-科普大讲堂”活动,线上线下累计500万人次受益;动员全市科普中国e站6.9万名信息员转发“科普中国”“广东科普”等权威科普信息,累计传播量90万次,全省排名第二,获中国科协评为“表现突出的科普中国信息员组织单位”。

“全域科普”

蓝图正逐步清晰

聚焦科学、加强科普、构建平台、打造品牌。经过多年的深耕,在江门,“政府推动、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科普工作社会化格局基本构建,科普工作羽翼渐丰,正伴随着科技创新走上两翼齐飞和全面推进科普现代化的征途。

一直以来,江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科普工作,将科普工作写入市党代会“科技引领”工程,列入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市政府年度工作计划和十大民生实事。市人大、市政协高度关注科普领域,2022年广泛调研形成高质量调研报告,2023年提出科普建议提案8件,涉及科普集团、科技馆、中小学科普教育和农业科普等各个方面。

如今,我市已成立市、县两级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与全民科学素质纲要办融合运作,实现了全覆盖。制定并实施《江门市贯彻〈广东省科学技术普及条例〉责任分工》《江门市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实施方案(2022—2025年)》,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的科普组织领导体系,以及“高位统筹+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

“全域科普”蓝图正逐步清晰。目前,我市正加快推进市科技馆和中微子科普馆、安全应急科普实训体验中心等特色科普场馆建设,并建成了台山林为干院士科学家精神学习馆,打造国家级科普教育基地2个、省级基地39个,市级基地87个。江门科普传媒集团也正式成立,近期整合开发了数条具有江门侨都特色的科普和文旅线路。接下来,该集团还将推动科普传播、科普文旅、科普活动、科普产业四大业务运营发展,推动我市科普资源要素集聚和整合,引导社会资本投向科普产业和科技创新,加快构建“产业+资本”双轮驱动发展格局。

点滴之力

汇聚科普大潮

“阿叔,您这是腰肌劳损,注意休息,可以适当热敷理疗。”6月1日,在新会大鳌镇举办的江门市科技文化卫生“三下乡”科普集市活动中,来自广东江门中医药职业学院的老师正在热情地回应每一位前来看诊的村民,并给予合适的医疗建议。另一侧,她的同事正在向群众宣传国家早癌筛查相关政策。

虽然“大手拉小手——科普报告希望行”活动主要面向青少年展开,但是提升农民、产业工人、老年人、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五大重点人群”科学素质,也是我市科普工作的重中之重。

点滴之力足以汇聚成科普大潮。近年来,我市科普专项经费已资助开展了乡村科普游、科普进农村、科普共建等多个特色农业农村科普项目,宣传推广农业农村特色科普基地。市科协组织科技工作者“三下乡”,走村到户传授玉米、葡萄、茶叶等先进种植技术;指导和支持各县(市、区)科协开展农业科普相关工作、积极推动农业农村科普宣传,展示特色乡村旅游线路,普及农业耕种知识。

在提升产业工人科学素质方面,我市在技工院校日常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全面推进“校企双制”办学模式。开展公益性职业技能培训,搭建“江门公共技能培训服务平台”,建设“敬业江门·工匠讲堂”培训课程服务体系,提升产业技术工人职业能力12155人次,培训家政服务类技能人才7247人次,带动就业创业13155人次。

“科普+养老”的科普模式已面向江门所有社区全覆盖,现已建设甘化社区、银泉社区、民和社区及东仓里4所社区科普大学,面向老年人及社区居民,累计开课120多场次。市委网信办还开展了“数字赋能智慧生活”“老年人信息无障碍”等数字技能进社区活动,在“网信江门”微信公众号开设“谨防诈骗关爱老人”专栏。市应急管理局为独居老人赠送“江门应急广播”收音机。

在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科学素质培育方面,市委组织部、市委党校将科学课程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市科协与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等部门合作,走进机关大院举办院士大讲堂、科普知识讲座等活动。科普工作联席会议各成员单位通过科普讲座、举办行业培训班等,为本系统干部学习培训搭建平台。

关键词: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