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值油菜收获、小麦开镰的农忙时节,可在浠水、安陆等地,一些农户却当起了“放心掌柜”。他们的地谁来种?粮谁来收呢?
5月12日下午,在浠水县汪岗镇陈庙河村,两台装载着植保无人机的皮卡车停靠在骏旗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门前,整装待发。公司总经理陈文介绍,这几台植保无人机将被运往襄阳市保康县,为那里的万亩蓝莓提供植保社会化服务。
(资料图片)
陈文是一名退役军人,2014年回乡创业,成立农业发展公司,探索出高效的“稻虾共作”种养模式,打破了传统的耕作方式,亩均收入达到4000多元,是原来单一种植水稻产值收入的3倍。
为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更好惠及群众,陈文创新助农模式,推动“返租倒包”、“分包管理”、“技术帮扶”,带领300名返乡创业人员走上了养虾致富的道路,带动周边县市3.5万村民人均增收5000余元。“我们的社会化服务主要是为周边的老百姓、合作社还有服务对象设计稻虾综合种养的池子,对他们进行种养殖技术培训,为他们提供种苗、农药、化肥,包括机耕、机作、插秧、收割、无人机植保。”陈文说。
耕、种、防、收加上农产品包销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减少了农户种田的经济压力和风险,农户种田不再靠天吃饭,成为拿稳定工资的“现代农民”。
太阳落山前,汪岗镇陈庙河村村民王春容和几位村民来到虾池起小龙虾。“原来的农活都是我们自己干,都是靠人工,现在什么都是靠机械了,给虾池撒饲料也是用无人机帮我们撒。我们有时间还可以来公司打工,3200元一个月。”谈到农业社会化服务,王春容他们一个劲地说好。
在黄冈市团风县罗霍州的一块小麦田里,一架植保无人机正在进行飞防作业。“500亩地,我们5个小时就可以完成飞防作业。”恒金合作社理事长胡金明介绍,从2016年开始,合作社就以“半托管服务”“全托管服务”模式为农户种田提供帮助,不仅为农户调整种植结构化解了风险,还为农户带来持续的增产增收。“从种子到化肥,从机械到飞防,到收割、销售,我们为农户提供‘一条龙’全方位托管,相比较农户自己种田可以增加收入150元。”胡金明说。
黄冈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止目前,黄冈市共发展农业生产托管社会化服务主体2354家,重点围绕小麦、水稻、玉米粮食作物开展“育秧、机插、深耕深松、机防、机收”生产托管,服务面积达到535万亩次以上,服务小农户48万户以上。
育秧时节,安陆市旺鑫生态农业有限公司育秧工厂内一派忙碌,放盘、铺设秸秆、喷水、落籽、覆土,在工人的分工协作下,一块块育秧盘排队走下流水线,被盖上薄膜,静待破土出芽。公司董事长刘晓红介绍,经过几年探索,公司建立起为农户提供选种、育秧、种植、管理、收购、销售等“一条龙”的水稻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体系。
“公司主要的经营业务就是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采取全程“保姆式”托管服务模式,每年通过宣传培训和召开现场会,让老百姓知悉托管服务的好处,另外聘请农业专家现场指导和技术咨询,在多方面让利于民,广大农民朋友基本上都能理解和接受。”刘晓红介绍说。 目前,旺鑫公司社会化服务面积覆盖烟店镇内20个村,每年机插秧服务面积18000余亩,综合服务面积30000余亩。
田还是那块田,但农业社会化服务为农户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据省农业农村厅统计, 截至目前,我省培育各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3.4万个,累计服务面积近 5 亿亩次,形成了小农户负责“管田”、社会化服务组织负责“种田”的生产格局,极大促进了粮食稳产增收、切实保障了粮食安全。
湖北之声记者:陈劲松
通讯员:陈昕 刘桓
关键词: